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科普文化

冬季进补,一把“钥匙”开一把“锁”

时间:2021-12-31 14:21 来源: 发布人:丁路萌 浏览:932

  冬令进补是中医治疗未病方法之一,俗话说:“三九补一冬,来年少病痛。” 冬季为人体“封藏”时期,正是进补的大好季节,民间有“今年冬令进补,明年三春打虎”之说。中医进补,特别强调辨证论治,整体调节,讲究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”,因时因地因人制宜,中医养生的手段与方法绝不是“放之四海而皆准”,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来和当地的气候特点来“辨证施补”。

  如果辨证不准确,恰恰适得其反,势必打乱或失去原有的阴阳气血平衡,导致无病者有病,有病者重病的情况发生。因此,别人适合的补益食物或药物并不一定适合你自己。

  冬季进补“五忌”

  1.忌不辨体质

  进补前首先需要中医专家进行体质辨识,方可决定是否进补。人分九种体质,不同体质的人进补的药物与食物是截然不同的。同样是虚证,中医又分阴虚、阳虚、气虚、血虚,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服用固元膏或龟灵膏。即使是药膳进补,也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。偏寒者畏寒喜热,手足不温,口淡涎多,大便溏泻,小便清长,舌质淡脉沉细。偏热者,则手足心热,口苦口臭,大便干结,小便短赤,舌质红,脉数。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,容易“雪上加霜”或“火上加油”。

  2.忌盲目药补

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对养生保健越来越重视,这是件好事,然而“是药三分毒”。有的朋友将补益药品奉为万能之物,甚至舍去食物而专注药物。须知,任何药物均不可能替代食物中的所有成分。我国古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说过:“以食疗之,食疗不愈,然后命药”,讲的就是“食补”为主、“药补”为辅的道理。

  3.忌全民皆补

  尽管补益药物具有一定的强身健体,延年益寿之功效,但必须遵循中医“虚者补之”的法则,针对虚弱之体或虚性病症方可进补。有的家庭到了冬季,不管三七二十一,携老扶幼全家齐上阵,去食用“草乌、附子”之类的补益药物,后患无穷,“多吃补药,有病治病,无病强身”的观念是不科学的。

  4.忌猛补暴补

  中医进补讲究“细水长流”,小剂量长时间的补益,方能有效。如果在短时间内大剂量进补,一方面会危害人体的肝肾和脾胃功能,另一方面也浪费资源。

  5.忌越贵越补

  补益药并非越贵越补。许多人把冬虫夏草之类的补药视为至尊之品,不惜代价服用,完全没有必要,尤其老年群体更应以疗效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。

  6.忌道听途说

  部分民众被一些花花哨哨的江湖游医、庸医、巫术、神汉所诱惑,对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存在认识模糊、一知半解、道听途说、以讹传讹的现象,肆意服用所谓的“祖传秘方”“仙丹神药”来补益身体,结果不仅起不到补益的效果,反而损害了身体健康。

  冬季如何进补

  云南冬季的气候特点是:一燥二冷

  燥

  昆明地区冬季干燥比较明显,因此,很多朋友经常出现口鼻干燥出血、干咳无痰、口舌生疮、皮肤皲裂、瘙痒、大便干结等症状。因此,冬季应该适当选择一些补血养阴、润燥生津的食品,谚语中的“冬吃萝卜夏吃姜”就是这个道理。

  蔬菜类:如豆腐、豆浆、莲藕、白菜、冬瓜、萝卜、番茄、山药、银耳等。

  水果类:如柚子、梨、苹果、草莓、橙子等。

  禽蛋类:如鸡蛋(百合鸡子黄汤)、鸭蛋、猪肉、猪骨、鸭肉、鹅肉、牛奶、羊奶等。

  药物类:如麦冬、知母、玉竹、枸杞、石斛、生地、玄参、芦根等。

  

  中医认为,寒者热之,虚者补之,冬季食疗的特点就是顺应自然,适当补阳,有的朋友冬季有比较明显手脚冰冷、畏寒喜暖、腰痛脚软、关节肿痛、月经后期、小腹冷痛、小便清长、大便稀溏等症状时,可以选择一些温热的食品。

  蔬菜类:如韭菜、蒜苗、大蒜、辣椒、茴香、黄花菜、香菜等。

  佐料类:如花椒、八角、胡椒、草果、桂皮等。

  水果类:如荔枝、桂圆、橘子、葡萄、菠萝等。

  禽蛋类:如牛羊肉、鸡肉、鹌鹑蛋、火腿、鱼虾等。

  药物类:如附子、肉桂、桂枝、干姜、鹿茸、红参、艾叶、杜仲、巴戟、淫羊藿等。

  温馨提示:本文分享的健康科普信息,仅供大家参考学习,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。如有需要,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。